【个案分析】男人四十的职场解压

作者:李不言老师 日期:2017-05-16 点击:1769
个案分析:男人四十的职场解压
案例提供:李不言心理工作室
出场专家:李不言
(见《心理咨询师》杂志总第005期)
求助者在机关辛苦工作多年,企盼已久的提拔愿望落空,打击较大,一时难以接受,感到“心灰意冷、前途黯淡”;随着时间的推移,痛苦逐渐减弱,但单纯依靠“自然发展”或“非专业干预”难以很快解脱。咨询师应用合理情绪疗法、求助者中心疗法等,改变求助者的一些不合理信念,改善求助者痛苦、焦虑、恐惧等负性情绪和睡眠状况。从长远角度看,帮助求助者实现自我关怀、自我指导、自我接受,实现人格重建和自我实现。
基本资料
来访者付某,男性,现年37岁,汉族,大学文化,已婚。现在某县政府机关担任领导职务。身高170公分左右,体态偏胖。最近两个多月,经常感觉心慌、胸闷、气短、头晕, 爱出虚汗,全身乏力,心前区及肩、背等部位疼痛不适。因在医院检查不出病因而前来就诊。
咨询师观察到,求助者衣着整洁,举止得体,思路清晰,谈吐正常,但整个人显得精神倦怠,忧心忡忡,焦虑,痛苦,无奈。
个人陈述
身体感觉明显不适已有两个多月时间了,有时半夜醒来胡思乱想,难以入睡。早先听一个医生朋友说,我的体形属冠心病体形,如若出现胸部刺痛、气短等症状要及时检查。现在这些症状全出现了,而且有时肝部也觉得胀痛。我原来应酬较多,喝酒挺厉害,喝酒对身体不好我知道,可为了工作没办法。最近我到县、市几家正规医院看了,做了抽血化验,也对心脏、肝脏进行了透视,都没什么大事。我不是不相信医院的检查,可现在的医院啊,平时查不出什么,可真等查出什么来,那也就晚了。既然检查不出什么,那我怎么这么不舒服呢?有时在开会或应酬等人多的场合,老想可千万别犯病啊,要万一晕倒在这儿那可就惨了,这样一想,有时就果真出现症状了,摸摸心率快得吓人,感觉头晕心慌得不行,这莫非真是由心理因素造成的?心理因素能有这么大力量?现在,一些人多、缺氧的地方我尽量少去,工作也不会再像以前那样玩命了。
我出身于干部家庭,是家中唯一的男孩。上学期间一直是老师的“红学生”,工作以后也曾长期是单位的业务骨干。家族中几个叔伯哥哥都在党政部门,都是正科级干部,只有我还是副科级。当年我提副科的时候才二十岁多一点,是全县唯一破格提拔的,引起了不小的轰动。提我的原因一点私人关系都没有,主要是省、市业务主管部门的领导出于工作考虑多次向县里举荐,哪象现在啊,什么都得拿钱去买,你工作再好又有什么用?这次人们都估计一定会提拔我的,单位一直没有一把手,让我主持工作快两年了。工作上我是真出了力,取得的成绩也是有目共睹。可谁想去年突然从外单位派进一个姓刁的小毛孩子做了一把手。他业务一点不懂,而且据说人品也挺差劲,是靠与结发妻子离婚后又与一位有背景的女人结婚后才得以“坐直升飞机”提拔的。他现在事事处处显示比我有能力,事事处处排挤我,有许多人都替我鸣不平。我真感到心灰意冷、前途暗淡…… 正好我现在身体也不舒服,干脆请了假在家休息,眼不见心不烦嘛。   
评估与诊断
对求助者初步诊断为严重心理问题。
在机关辛苦工作多年,其企盼已久的提拔愿望落空,对求助者打击较大,一时难以接受。感到“心灰意冷、前途暗淡”;随着时间的推移,痛苦逐渐减弱,但单纯依靠“自然发展”或“非专业干预”难以很快解脱。
对工作和社会交往都产生了较大影响,不良情绪泛化到了生活的其它方面,不得不请假休养、回避。
商定咨询目标
根据有效咨询目标应该具备的具体、可行、积极、双方可以接受、属于心理学性质、可以评估和多层次统一等七要素,与求助者共同协商达成书面协议,初步确定:
(一)近期目标(或具体目标)
1.改变求助者认为体形和喝酒一定会引起疾病等错误认知观念。
2.改变求助者得不到提拔就“心灰意冷、前程渺茫”等不合理信念。
3.改善求助者痛苦、焦虑、恐惧等负性情绪和睡眠状况。
4.改变求助者社会交往状况。
(二)长远目标(或终极目标)
1.帮助求助者实现自我关怀、自我指导、自我接受,进而使其拥有一个较为现实、理性、宽容的人生哲学。
2.帮助求助者去掉价值的条件化作用,达到自我概念与经验之间的协调,实现人格重建和自我实现。
主要咨询方法
合理情绪疗法、求助者中心疗法等。
主要咨询过程
(一)咨询阶段和各阶段主要任务
1.诊断阶段:包括建立咨询关系,收集相关信息,进行心理诊断,调整求助动机,确立咨询目标,制定实施方案等。
2.咨询阶段:主要是帮助求助者分析和解决问题,改变其不适应的认知、情绪或行为。
3.巩固阶段:咨询的总结、提高阶段。
(二)具体实施及任务完成情况
1.第一次咨询:
(1)建立咨询关系。
(2)通过摄入性会谈收集一般临床资料(过后通过向求助者朋友及同事侧面了解对资料进行充实)。
(3)选用心理测验。对该求助者选用SCL-90测验,用来了解其在躯体方面的自我评价以及程度;选用SAS测验,用来了解其焦虑情绪及程度;选用SDS测验,用来了解其抑郁情绪及程度。将测验结果向求助者反馈。
(4)初步诊断求助者为严重心理问题。
(5)布置家庭作业——RET自助表。让求助者对照埃利斯总结出的11类不合理信念逐一进行分析,并找出可以替代的合理信念,填写出他所得到的新的情绪和行为。
本阶段咨询师通过认真倾听使求助者积压很久的情感得到了很好的宣泄;咨询师的态度使求助者获得了充分尊重、理解和信任;咨询师的介入使求助者感到有了可求助的场所,从而获得安慰;咨询师的询问和求助者的叙述,基本澄清了原来困扰求助者的“体形和喝酒一定会引起疾病”等模糊认知观念,使求助者变得踏实。
2.第二次咨询:
(1)加深咨询关系。
(2)领悟、修通阶段。对照求助者填写的RET自助表,与其一道对存在的不合理信念进行探讨、辩论,初步使求助者修正或放弃了原有的不合理信念,并代之以合理的信念。如求助者开始认识到——
“我的生命是否有价值,不在于这次能否得到提拔,世界上根本没有永远成功的人;
“任何事情都有正反两方面。这次我其实是因祸得福,无官一身轻,要不光应酬那些没完没了的酒局,早晚得把我喝死;
“比起那些面朝黄土背朝天、整日为生计而奔波的农民兄弟,我现在的日子简直就是天堂了;
“姑且不对刁某的某些做法加以评论,但世上既然没有绝对的完人和好人,也就没有绝对的‘坏蛋’,人各有志,我不值得拿别人的人生价值观来折磨自己;
“不管过去多么辉煌,还是现在多么黯淡,都已经成为过去,对未来丝毫决定不了什么……
(3)进行阶段小节,巩固初步取得的咨询效果。
(4)布置家庭作业——首先要进行认知复习,其次让求助者从成长经历中剖析,自己当下的人生价值观是否不同程度地受了别人如家族成员的影响,是否存在着自我概念与经验之间的不协调。
3.第三次咨询:
(1)与求助者有更深层次心理意义的接触。
(2)无条件接受和关怀求助者,对求助者的经历表示设身处地的理解和共情,并努力与之进行深入、坦诚的交流。
(3)帮助求助者逐步认识其自我概念与经验之间的不协调。在咨循进行到40分钟时,求助者情绪激动地说出了这样的话——
“我小时候有过许许多多美好的理想,可单单没有升官发财这一项。我爱好文学、美术、音乐,上大学时被同学称作‘才子’。我从内心深处痛恨这世界上的尔虞我诈,对官场上的明争暗斗更是嗤之以鼻。可是,我这几年究竟是怎么了?怎么就官迷心窍、像中了魔咒呢?我渴望用自己的知识和能力为人们做点贡献,可谁说不当官就做不了贡献了?生命中有多少有意义的事情等着去做啊!这么些年啊,我真是太傻、太不值当了,我空付了多少青春年华啊……”
(4)布置家庭作业——进行进一步认知复习。
4. 第四次咨询:
一开始,求助者解释上周没能参加咨询的原因:到市里参加了今年律师考试的报名,求助者感到“我不能再这样荒废下去了,我要真正地为了自己的理想再拼一把。老百姓太容易挨欺负了,我想尽我的所能帮助他们。”对此咨询师表示由衷高兴并给予热情鼓励。
(1)再教育阶段。巩固前几个阶段的治疗效果,帮助求助者进一步摆脱原有的不合理信念及思维方式,强化新的观念,从而使求助者在咨询结束之后仍能用所学知识应对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更好地面对和适应现实,达到自我成长、自我实现。
(2)结束咨询关系。
评估咨询效果
求助者情绪明显好转,自己感到“浑身上下有说不出的轻松,像换了一个人似的”;心慌、胸闷、气短、全身乏力等躯体不适症状基本消失。对自己的满意程度明显上升,开始坦然接受现实的一切。
求助者家人、朋友和同事说:“不知付某用了什么灵丹妙药,病一下子全好了,脾气也变得比以前好多了,不再动不动就生气、发火,整天像是有使不完的劲。”
咨询关系结束后状态一直稳定,焦虑、恐惧、疑病等痛苦情绪和躯体症状基本消失, 自我评价更积极,敢于面对生活中的各种困难。
【专家解读】
1、心理学家莱文森(Danidl Levinson)研究发现,37~41岁对于大多数男人是一个不稳定、焦虑和变化的时期。本案例的求助者是一位在政府机关工作十几年的领导干部,由于在工作和仕途上受到较大挫折,加之其成长环境和个性等方面的因素,出现了严重的心理问题。咨询师应用合理情绪疗法和求助者中心疗法等心理咨询方法,从改变引起求助者心理问题的不合理信念入手,通过四次心理咨询,逐步帮助求助者实现自我关怀、自我指导、自我接受,从而使其拥有一个较为现实、理性、宽容的人生哲学,取得了比较明显的咨询效果。
2、本案例的咨询效果主要通过以下机制起作用:宣泄疏导求助者的感情而缓解情绪压力;鼓励求助者倾诉内心痛苦并进行针对性指导;帮助求助者去掉由于价值的条件化作用而用来应付生活的面具或角色,使其找回真正的自我;协助求助者改进认知结构,学会合理思维;通过学习与训练建立积极有效的行为模式;帮助求助者排出心理行为障碍,促进自然复愈和成长。
3、合理情绪疗法(Rational-Emotive Therapy,简称RET)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埃利斯(A· Ellis)于20世纪50年代首创的一种心理治疗理论和方法。这种方法旨在通过纯理性分析和逻辑思辨的途径,改变求助者的非理性观念,以帮助他解决情绪和行为上的问题。该疗法对年纪较轻、智力和文化水平较高的求助者更有效果。本案例的求助者主要存在的不合理信念如:绝对化的要求——我必须得到提拔;我必须得到公正待遇;职场上的投机钻营者不应该春风得意。过分概括化和糟糕至极——这次没有得到提拔,证明我这么多年的辛劳毫无价值,前程渺茫等。
4、求助者中心疗法建立在人本主义哲学基础上。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求助者中心疗法代表人物罗杰斯的基本假设是:人们有很大的潜能理解并解决自己的问题。罗杰斯认为,人拥有有机体的评价过程。有机体的评价过程把个体的经验与自我实现有机地协调配合,使人不断迈向自我实现。求助者中心疗法的实质,是帮助求助者去掉那些由于价值的条件化作用,而使人们用来应付生活的面具或角色,把别人的自我当成自我的成分,使其恢复成真正的自我的过程。本案例的咨询过程是一个通过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协助求助者寻找迷失的自我、探索真正的自我、重建新的自我的过程,也是求助者学习与改变的过程。长期以来求助者把家族成员的价值观念内化为自我概念的一部分,把做官、做大官理解为自己唯一的人生目标,长期压抑着自己幼年丰富多彩的美好理想和多才多艺的天性。通过咨询,帮助求助者去掉价值的条件化作用,使求助者接近他原来的真实经验和体验,不再信任别人的评价,从而更多地信任自己。相信本案例对许许多多在职场打拼的人士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分享到:

上一条:【案例】正确认识和对待成长中的反抗期

下一条:心理咨询的常用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