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最近热播的电影《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里,郑薇和陈孝正的甜蜜爱情令人羡煞,但毕业时,陈孝正为了前途选择去美国深造,两人因而分手。在现实生活中,也有很多大学生情侣其中一方选择出国或者回家乡工作,而不得不面临劳燕分飞的结局。
就读于北京某高校的张雄就遭遇到了“毕业即失恋”的痛苦。在考完研究生后,和他在一起3年的女朋友提出了分手,原因和陈孝正的一模一样:她要出国。
四川女孩姜月也因为“距离”的问题,前两天跟男朋友提出分手。她对记者说:“大三时和男朋友走到一起,但在一起时我就知道毕业很可能会分开,后来我们说好如果双方都顺利找到好工作就都留在北京。现在他考上了某国家部委公务员(微博),但是要长期出国,而我申请了一年的双学位,这一年准备要考公务员。因为觉得以后没有希望继续在一起,前几天我决心跟他分手。”
姜月不无惆怅地说,“我不能接受自己的伴侣常年不能陪伴左右。而且在一个新的环境里,大家的生活环境不同,相处时间又很短,沟通就会越来越少,真没有信心在这样的情况下保证感情的稳定。虽然他一直不同意分手,但我觉得等到我们都各奔东西,时间久了,感情可能会渐渐变淡,也就分开了。”
山东省一所艺术院校的教师任丽在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说:“最近经常在办公楼下看到女生对着手机哭诉,这是毕业季经常见的场景。这些孩子每个人都有一个故事。”任丽表示,本科生里“毕业即分手”这种现象比较常见,大学生情侣们往往会遇到两个“大坎儿”,一个是毕业后工作地不同造成分手,一个是踏入社会后形成价值观和认知习惯不同而造成分手。这都是必须面对的很现实的问题,不容易解决,而分手似乎成了解决难题的最“简便”的方法。
“毕婚族”越来越流行
在毕业的十字路口,分手的情侣让人唏嘘,也常让人产生“不再相信爱情”的叹息,但还有不少情侣选择毕业就领证结婚,这些被称作“毕婚族”的人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坚守着爱情,上演着现实版的“将爱情进行到底”。
中国政法大学的研究生李媛就选择了在毕业时领证结婚。学业优秀、拿过国家奖学金的她顺利找到了一个国企的工作,她的男朋友工作也早就定在了一个知名的律师事务所。在别人还为找工作焦头烂额时,他们却在幸福地为结婚忙活。最终,婚礼如期顺利举行。李媛的室友周怡去参加了他们的婚礼。周怡非常感慨地对记者说:“我和李媛是7年的室友,一路见证着他们的爱情,看到他们甜蜜的拥抱,还有那份对爱情的执着,我忍不住哭了。”
即将从河北科技大学毕业的于丫对中新网记者表示,自己的几个室友也都没有跟随毕业分手的大潮,每对都见了家长或准备见家长,着实让人羡慕。“毕业不是分手的理由,我觉得毕业就分手是很不负责的,分手的人或许他们之间的爱还不够坚定,因为如果两个人真的相爱,即使相隔天涯又如何?”
事实上,李媛只是越来越多的“毕婚族”中的一员。中新网记者发现,“毕婚族”在高校逐渐流行,近期相关的新闻也不绝于耳。
例如,6月19日,中国矿业大学(招生办)南湖校区举行了一场证婚仪式,校长葛世荣亲自为5对已经领到结婚证的毕业生颁发结婚证、证婚词。而不久前,武汉纺织大学两名毕业生则在校内举办了婚礼,并大声喊出“我们毕业不分手,我们毕业就结婚,我们始终相信爱情”的宣言。更疯狂的,宜宾学院政管学院一位大四学生穿上婚纱跑到男友宿舍楼下大胆求婚。最终求婚成功,两人也很快将会去领取结婚证。
“不要房,不要车,只要在一起。在这个毕业季,他们选择用婚礼铭记,让我们又相信爱情了。”面对一对对“毕婚族”,有网友发出如是感慨。
当校园爱情遭遇现实考验
没有无奈的分手,也没有浪漫的婚礼,还有一部分高校情侣选择在毕业后继续恋爱之路,他们有的双双继续深造,有的则一起携手踏入社会,共同接受来自现实的考验。
叶紫跟男朋友从大二时开始在一起,毕业后他们选择了一起回天津老家工作。对于他们来说,虽没有经历失恋的痛苦,但也缺乏立即结婚的条件和勇气。他们的校园爱情在毕业后波澜不惊地继续着。
面对毕业季高校情侣的种种爱情抉择,社会学家、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夏学銮在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表示,“毕业了总要给爱情一个交代,感情遭遇挫折可能选择分手,感情深厚可能选择结婚,这些都是正常现象,无可厚非。”
对于“毕分族”,夏学銮表示,分手的原因各种各样,可能是因为感情基础不够牢固或者性格志趣不相投,还有现实方面的压力,比如工作在不同的地方、一方的经济条件不好、来自家庭的反对等等。“其实这也不算是一件坏事,在走入工作岗位后人会变得成熟,对于新的感情也会更加珍惜和慎重。”
谈及“毕婚族”,夏学銮说,现在的年轻人比较开放,喜欢追求浪漫,渴望过二人世界,可以理解。但是如果在没有好的经济基础下草率结婚,双方有可能在生存负担和经济压力下产生一系列矛盾,进而对一个人的事业、心理产生负面影响。从这点来说,一毕业就结婚可能也不是一种明智的选择。
夏学銮建议,在双方缺乏雄厚的经济基础条件下,最好应该先考虑事业的发展,在两人有了一定的经济基础之后再结婚,这样婚姻幸福度和牢固度也比较高。(应采访对象要求,文中大学生受访者均为化名)
微 信: ty18814306929
联系电话: 0755-23619020/23618009 18814306929
联系QQ: 2034545152 3535295388 35365039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