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我委屈

作者:天音心理 日期:2017-04-08 点击:1620

到底要我说多少次,你才明白,我跟你说话不是要你的分析和建议!我是你女朋友,不是你的下属,你能不能温柔安慰我一下!你为什么总是跟个机器人一样,你到底有没有感情?!


青年看着又一个离去的背影茫然停留在原地,每个人都说他太理智,追求完美到几乎像是机器人,相处起来很累。青年总是在做“对的”事情,可是“对的”事情有时候却让身边的人很抓狂。青年感到很迷茫。


走在回去的路上,青年在想,感情是什么呢?自己对它完全没有概念。安慰又该如何呢?他想起电影里看到的拥抱、贴心细语、款款面容,但是始终就像是看电影,单薄幕布的背后是仿佛到达不了的距离。

青年想,假设自己遇到事了,别人会如何呢?青年首先想起了自己的妈妈,小时候有人抢走了他的糖,他哇哇大哭,妈妈说,这是一件小事,你不要哭了,还有其他的糖。虽然他又得到了一颗糖,但是这颗糖好像和之前的有点不一样。


每一次,他得到的回应都是你应该你可以怎么做,好像没有人告诉他,感情是什么。妈妈总是会说,这件事首先是这样的,其次是这样的,所以,你应该要这样要这样。然后他默默点头,哦,好吧。好像哪里有点不对,可是他想不起来,他也不明白哪里不对,因为整个事情都很符合逻辑,看起来都很对。于是他只好放下了。


考试失败的时候,他找到了错误点,觉得自己应该多练习几遍,不能犯同样的错误。竞选的时候,他觉得自己应该要去努力做最好的。考到前五名的时候,他觉得自己应该要前三。青年仔细回想起来,好像也并没有人一直催促他,随着年龄渐长,他也很懂事,妈妈好像渐渐很少“唠叨”他。但是自己心里却一直有个声音,让他只做“对的”事情。他也一直在做“对的”事情,直到“对的”事情越来越“不对”,原先的平衡好像要坍塌了。

 

青年很困惑,他不知道该怎么办。这么多年妈妈只教会了他一件事,就是分析出什么是“对的”,应该如何做“对的”事情。他不知道什么是感情,有时候当他想去尝试了解的时候,心里有个声音会提醒他,那是“不对的”,是很没有必要的,于是他总是徘徊着,最后放弃了。就像当初他想和同学出去打游戏的时候,他是心动的,但是他想到了妈妈坐在沙发上不满意地叹息的样子,他停下了出去打游戏的脚步。


每一件事是一定要完美,一定要做最“对”吗?并不是。因为青年的妈妈自己本身就是追求完美的,她也不允许孩子不完美,不允许孩子做“不对的”事,所以孩子也只学会做“对的”事情。妈妈同时把自己的情感隔离,传递给了孩子。这么多年,孩子也一直相安无事,直到困在亲密关系这道坎里,孩子内心的平衡渐渐被打破。


改变和打破是让人感到不安危险的,但是这是一个机会,一个自我成长的机会。一次次的咨询之后,青年终于意识到,后来的那颗糖为什么感觉不对,因为,有一句话,一直堵在自己的心里,让那颗糖变了味道,那就是“妈妈,我委屈”。

 

妈妈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每一次回应都在让孩子学习如何理解世界,如何与世界打交道。那个时候,他也并不想要妈妈的分析和建议,也不是一定要另外的一颗糖,哇哇大哭只是想让妈妈明白,自己受委屈了,就像女友也不是要他的建议和分析,而是想要的安抚和回应。


可是从来不会表达感受的妈妈,没办法回应他的感受,而是习惯性地带着一点点回避的味道,找到了另外一颗糖试图解决问题。他也从妈妈那里,只学会了如何理智分析事情,在亲密关系里,女友就变成了过去的他自己。女友的离去也在不断提醒他,他是没有被满足的,他是委屈的。


孩子委屈大哭的时候,如果妈妈回应是否认和责怪孩子,比如“这是小事,有什么好哭的,你就是爱哭”之类,孩子就会感觉到不被接纳,压抑自己的情绪,害怕向外探索。如果妈妈的回应是理解和支持性的,比如“宝宝受委屈了,很伤心,宝宝也想要糖,我们再去买一根好不好?”这个时候再帮助孩子转移注意力,满足内心需求,孩子就会感觉安全,同时学会辨别了自己的情绪(自己是委屈和伤心的),同时产生积极认知(这件事没关系,我还可以有其他的糖),孩子长大以后就不会固化在这一个点上。


青年的妈妈终于想起来,自己的父母也是理智而情感淡漠的,文化知识高,家里一直冷冷清清。自己明明不喜欢家里那种理智淡漠的气氛,却在不知不觉间养成了理智完美的模式,并且让自己的孩子也变成了这样。


很多时候,孩子都在重复父母的模式,有些人意识到了,在尝试着做改变摆脱原生家庭的束缚,却发现很难。每一次走到门前都害怕打开,不知道外面的世界是不是危险的,过去的方式虽然不够好,但是几十年的时间,自己早就摸索出了应对策略,能够预测和控制。而未知总是令人不安的。

 

自由和爱是我们内心不能灭绝的渴望,人生阶段这道坎,总是要过的,你千方百计躲着它,但总有一天,你会和它狭路相逢。我希望,那时候,你已经积聚了力量,有勇气通往自由之路。



天音(深圳)心理咨询中心


     微    信:   ty18814306929


     联系电话 0755-23619020/23618009   18814306929


     联系QQ:   2034545152  3547375885  3319868287



分享到:

上一条:亲爱的,你不必太慌张

下一条:【绘画心理】单亲家庭长大,孩子怕黑又敏感